close

我不是火車迷,但我喜歡坐火車。我不懂鐵軌的寬度、枕木的舖設有什麼意義?老舊和新穎的車站有什麼故事?車廂有什麼特殊規格?或者那些車型編號代表了什麼?我也不會為了拍火車跑到某一條小徑上苦苦等候。但我喜歡坐火車,喜歡鐵路便當,坐在車上喜歡那個空隆空隆的聲音,走在路邊上喜歡火車呼嘯而過的鈴鐺鈴鐺聲。



感情真的是一種說不出理由的奇怪東西,喜歡就是喜歡,很想說出來和別人分享,讓別人也一同喜歡,卻想不出充分的理由,拼湊不出足以感動的詞句。



若要勉強分類,可能可稱之為「思鄉」。好啦,這是有點為賦新詞啦,但火車是和愉快的記憶結合在一起的,而那些記憶就是小時候每年暑假回鄉下外婆家。雖然我的家就在台北,人生中十分之九強的歲月沒有離開台北,但,那是媽媽的家啊,稱之為思鄉也不為過吧。



小時候放假坐火車回鄉下,對我們而言是快樂的,但對大人可要打折扣。我清楚記得,最早時,每次早上一早亮晃晃地上火車,回到屏東下火車,都是天色暗濛濛,還趕不上吃晚飯,一整天顛著火車應該是很辛苦的,但小孩的記憶只停留在玩,大人的辛苦就留給大人吧。



最早的火車只有平快,從台北到屏東要一整天,窗戶是由下往上開的,座位是長長兩排,人人都要面對面,只有頭頂的電風扇旋轉著試圖讓每個人都吹得到;慢慢才開始有對號、莒光、自強,座位也變成現在的雙人座,慢慢的也有冷氣,當然,乘車時間也減少了一半。



早期,火車上有人來倒水哦,在座位旁有杯架,會有車掌先生放上玻璃杯,然後定時會來加水,當然,與時漸進,加水消失了,變成車廂前後會有飲水機,讓想喝水的自己去加,現在,我想,絕大多數的人都是買了飲料才上車的吧,而放飲水機的地方,常常變成站位的人喜歡的地方。



坐火車的樂趣之一是吃火車便當。火車便當一點都不好吃,基本菜色就是醃蘿蔔、豆腐乾、酸菜、半個魯蛋以及一大片軟軟超鹹的排骨。但只是坐火車,就會想吃,尤其是那一小片將飯都染得黃黃的醃蘿蔔片,平常從來不吃的,但只要少了它就不是火車便當了。早期,每接近用餐時間,只要一靠站就會有人用脖子吊著大大的便當箱在月台上叫賣,那種感覺是很緊張的,因為靠站的時間很短,我常在想會不會有人付了錢但來不及拿便當,或者買了便當來不及上車然後在月台上追火車,一直擔心一直擔心,但從沒發生過這種事,我想,賣便當和買便當的人都訓練有素吧。現在再沒有這種風景了,因為,車上就會有推車經過,可以安心的買,自強號上甚至還有飲料和零食可以買呢。



長長的火車時間要做什麼事呢?嗯,有很多事可以做啊,數隧道、數電線桿、聊天、玩撲克牌、看報紙或睡覺。再來,看風景也是一件有趣的事,同樣的火車路線,從北到南、從小到大,風景大不相同了,北部多房子、大樓、燈光,路旁汽車、公車很多,往南就變成稻田、果樹、平房或者大大的廠房,摩托車、小貨車比較常見。連太陽的大小似乎都不相同。小時候在靠近南部時,窗外常常可以看到水牛,看到水牛就知道外婆家快到了,所以我們會高興地喊著「牛!牛!」。但漸漸的,牛變少了,現在變成「有牛耶!」,然後大家看一眼就算了,不再像小時候那樣趴在窗前一直看。



對我而言,若沒有特別需求,我都傾向坐火車。坐飛機,貴;坐客運,不舒服。坐火車可以在車上走來走去,也有廁所,不論是要看書、睡覺都比較舒服。而且坐著火車時,不知怎的,我都懷著一種期待的興奮感,不見得是期待正要前往的目的地,而是腦下自然分泌出來的感覺,坐著火車會不自覺地笑彎嘴角。



火車的旋律在我心中,不是「車站」的離別,不是林強的熱血中隱藏對未來的不肯定,不是離背井,勉強說來,比較像是的「火車快飛」的節奏,就是一首快樂的童謠,在邊跑邊唱的同時,曲調中還帶著說不出的記憶和情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n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