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安可曲上半場的鋼琴家比較有誠意;全場曲目安排過於零散,感覺很不完整,但指揮比2007年的帥,側面看起來竟然有點像秦揚XD~
整體感覺而言,2008年<巴黎篇>的演出水準比2007年好,樂團演出的效果在我聽來很有歐洲的感覺;2007年正搭上戲劇的熱潮,雖然全場爆滿,但音樂的感受比較綜藝,比較平,就像是大家的期待是音樂背後戲劇的影像投射,對音樂本身的欣賞和理解上,氣氛和今年是不相同的。同樣是台北愛樂,難道指揮不同,音樂性真的不同?

 今年的指揮比較年輕、也比較帥,笑起來臉上好像有酒窩(不確定,畢竟我坐在三樓,距離有點遠,純綷是印象上),線條有點像秦揚,害我欣賞時有點不太專心。哈。

網路上查到,指揮溫以仁為台灣年輕一輩指揮家中少數同時具有國際與國內舞臺演出實力者,曾與許多知名樂團合作,曾被媒體稱為台灣版的千秋,去年在台灣同時指揮西樂和國樂,他說是靠玩wii培養專注力,果然是新生代,作風跟傳統大不同啊。

不過,我不喜歡今年的曲目安排方式,反而上半場比下半場感覺完整、有層次,下半場不知怎的,我總覺得情緒很零散,好像不能一貫似的。 上半場一開始就以純粹絃樂的組合演奏輕快的「嬉遊曲」,三個樂章完整呈現,像仿佛春天般熱鬧輕快的第一樂章開始,這段應該是大部份聽眾較熟悉的旋律,是野田妹在第三場預賽前跑去親千秋照片那段的配樂;第二樂章有點像早上玩累了午後要休憩一下,曲調溫暖,有點薰風拂面讓人想舒服地打個瞌睡似的,第三樂章又回到快樂的曲調。一開場就是三段樂章的完整樂曲,聽起來很過癮,但沒有暖身,感覺有點措手不及。

第二首,舞台好像漸進式的變化,從第一首的純絃樂增加了木管的黑管和巴松管以及法國號各二位,演奏耳熟能詳的德弗札克的捷克組曲之「波卡舞曲」,馬上將情緒帶回最初欣賞交響情人夢的感動,小千秋在歐洲的道路上奔跑,浸淫在古典音樂的殿堂上,也將我們這群平凡人引進門,開始一窺古典樂的美麗。

第三首又是編制完整的「蓋希文,藍色狂想曲」。長號、小喇叭等銅管樂器、打擊樂的定音鼓及鈸等樂器都坐定,鋼琴演奏家優雅地上台。沒想到鋼琴能發出那麼有力的聲音,演奏家的手指在琴鍵上快速地跳躍、滑動著,卻敲擊非常強的聲音力道。鋼琴演奏很精彩,而且,演奏家非常貼心、有誠意地戴著白色假髮演奏完整小星星變奏曲,雖然扮裝效果有點差,但觀眾是很捧場的。

下半場都是段落性的演出,我最期待的「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只有演奏第一樂章,好可惜,雖然演奏家演出很精彩,技巧、音色都很讓人感動,但沒有全本演出,總覺得意猶未盡,尤其是安可曲,他竟然和去年一樣,只演奏五秒的「春」,只是去年是散場後在廣場上演奏,今年在場內,真是好小氣,只演奏那麼一點點,捨不得多奏長一點的樂曲。

第三首的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也是只有演出第四樂章,雖然樂曲的長度頗長,而且演奏的版本似乎有點不一樣,但我很希望能聽完整的四個樂章,畢竟這是電視版裡千秋在RS團的第一首公演以及歐洲篇中由「休得曼米奇」指定驗收他的進步程度的重要樂曲。

安可曲更沒誠意,貝多芬七號轉大提琴的高潮,三分鐘,滿足一下聽眾的想像而己。 雖然我似乎頗多抱怨,但整體音樂會還是精彩的,七點半到十點,二個多小時的演出,其實還是很豐富的。

去年的交響情人夢之夜感想,請點這裡 

演出曲目:
上半場
莫札特:嬉遊曲 K136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Divertimentos K136 德弗札克:捷克組曲 Op.39 第二首「波卡舞曲」 Antonin Dvořák: Czech Suite in D major, Op. 39: II. Polka 
蓋希文:藍色狂想曲 George Gershwin: Rhapsody in Blue
下半場
史麥塔那:莫爾道河 Bedřich Smetana: Die Moldau 
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第一樂章 Peter I. 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35: I. Allegro moderato
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 第四樂章 Johannes Brahms: Symphony No. 1 in C minor, Op. 68: IV. Adagio. Piu andante. Allegro non troppo, ma con brio
演出者指揮/ 溫以仁 Yi-Jen WEN
小提琴獨奏/ 蘇顯達 Shien-Ta SU
鋼琴獨奏/ 楊千瑩 Chien-Ying YANG
台北愛樂管弦樂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n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