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波的寒流,連小女孩都凍到倒在學校,讓父母心碎,師長同學惋惜。

  零晨三點多,五分鐘內三次時間漫長的有感地震,一會兒左右搖、一會兒上下搖,讓人心驚,深怕歷史再度重演。

  家人都在沈睡著,電暖器仍然呼呼地吹著,日光燈也亮晃晃地在頭頂上為我照明,我打開棉被鑽進去,當剛睡進去的寒冷漸漸被自己的體溫溫暖,我安心地閉上眼睛,覺得非常幸福。














-----

kan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表弟今天說,我們幹嘛這樣為難自己呢?

因為,每次他上台北來,不是他跑去街上買他認為不吃可惜的東西回來吃,就是我妹閒著也是閒著地做蛋糕餅乾或著端出家裡的零食來吃,然後晚餐的時間到了,我媽的菜當然也是不吃不可,於是,都吃到喉嚨了。

我們回到屏東也是,從以前,舅媽舅舅就深怕我們餓著似的,不停地問要吃什麼,然後拿回一堆水果或是從田裡帶回好料。這次回來,大人們在忙著,表弟則從我們一到達屏東火車站,就開始帶著我們吃,到了晚上,發出以上的喟嘆。



想要逃開北台灣連著幾天的陰雨和忙碌,遇到表舅的兒子要結婚請辦桌,既然爸媽都要回屏東,表弟也有假會在家,剛好二二八連假三天的表妹也要回去,雖然我只有兩天假,我和妹還是決定給他衝回去看看好久不見的鄉下辦桌。



說真的,好好的假日,睡得比平常還少,實在是一股玩的意念在趨使著。

妹妹夜班,於是搭晚上二點的統聯,聽說北台灣大雨特報,但出門時只是和平常一樣的雨,反而是一路晃到台中、台南時,雨大到讓在車上睡不安穩的我醒來時會有一絲的不安。



七點半到達屏東火車站,感人的表弟開車來接我們了,太久不見,表弟也很高興,竟然二個一起來接。

兄弟,我們有四個女生耶,竟然讓我們四個都擠後座,哼,好在我們瘦(純粹自我催眠)

吃之旅就這樣展開了,從快下車時為了怕口臭,每人分一顆hight chew糖藉著糖香味和口水清潔一下口腔,開始了一整天不知肚子空是何等感覺回鄉之旅。



先去吃早餐吧!表弟一直唸著有一家肉圓多好吃多好吃,既然經過了,當然就要去試試表弟的推薦。

這家肉圓很有趣,端上桌時看起來完全沒有肉圓的形狀,肉圓已經碎了,皮和肉塊散成小塊小塊,上面再撒了點香菜和醬油,要加甜醬或其他的再自己加,再配一碗清清的大骨湯。







雖然沒有肉圓的形狀,可是皮很有彈性,感覺上太白粉並沒有加太多,所以不會很透明,也沒有Q到嚼起來很累,嗯,有點像比碗粿再Q一點的口感。餡是純瘦肉,切成挺大塊的丁狀,約有大拇指頭大小,沒有筍子、蝦米之類其他的餡料,口味很單純,肉選得很好,有肉汁、有彈性也有甜味,不會像吃一堆死肉那樣乾乾的都是纖維。

之所以會有這種形狀,是因為在老闆的鍋裡時是就是一堆肉圓疊在一起了,形狀就已經分不出來了,舀肉圓就像舀豆花似的,一勺下去是皮,一勺下去是肉,要吃的時候自己攪一攪將皮和肉混合均勻著吃。







地點在屏東縣新圍一間廟旁邊搭的篷子,老店喔,傳統的美味,祝你找得到!



下期預告:回鄉吃之旅~自製芋圓和紅龜粿














-----

kan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喜歡燈,我想大多數人都喜歡燈,所以才會喜歡看夜景吧!



為什麼喜歡燈呢?我可以想出不少冠冕堂皇的理由:因為燈光象徵溫暖,例如在外面的社會叢林搏鬥一天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看到有人在等門的燈光,心都會安定下來;燈代表光明,所以每年要到廟裡點光明燈,保佑一整年平安;燈也是一種指引,暗夜中的燈塔、方向的引導,讓你不會迷路,不論在現實或人生。



但也純粹是因為它漂亮。



會點亮燈的時刻都是在黑夜,當所有的色彩隱蔽在一片濃重、強烈的顏色之後,燈光、以及燈光在不同溫濕度、傳導媒介甚至眼睛中,都突破了黑,增添了色彩、豐富了視覺,所以,我喜歡燈吧。



為了它冠冕堂皇的理由和純粹的理由。



拍攝時間:2005.2.18

拍攝地點:台北縣深坑鄉深坑國小

主題:深坑鄉公所慶祝元宵節舉辦的活動,這是許願樹,將心願寫在字卡上,然後掛在樹上。當天雖然雨勢不小,不過心願永遠不嫌多,掛上心願的人還是很多。














-----

kan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寫我的城市記憶啊?

三十多年的生命,一直沒有脫離父母的羽翼,更從沒有長時間的脫離台北縣市,仔細想想,活動的範圍不脫學校、家裡及工作場所,有記憶的地方不少,但有回憶的地方不多,突然發現,我的生活範圍真是狹窄啊!



尤其是求學階段,來來回回就是固定的地方,小時候還是路癡,一個地方不去個三五次是不敢一個人前往的,反而長大了為了工作,走的地方多了,不再那麼沒有方向感,但那些地方從來都不是「我的」。



要書寫十個地方,猛一數還真沒有,那就不要以行政區域為限吧!就將我生命中的點串連,圍成一座屬於我的城市。



1、一個地圖上不存在的家~健軍新村

前二年,我家有一個繞口令,那就是「舊家」「新家」。

二年多年前,當我們口中提到「舊家」時,指的是現在正在住的這塊基地,相對於當時住了十幾年的台北縣中和市,台北市公館這裡是「舊家」,但當國宅終於改建完成後,我們回到「城裡」住,這裡是新房子,新近住的地方,所以它應該是「新家」了,但公館在口中十幾年來一直是舊家,現在突然變成新家,舊家就變成住了十幾年的中和南勢角那裡,就這樣「舊家」「新家」困擾了我們好一陣子。

但沒有異議的,「健軍新村」是舊家,而且是已經從地圖上消失的舊家,那二大棟鐵皮房子,上下兩層各住了十幾戶人家,柏油覆蓋著半圓形的屋頂。長長黑暗的甬道,從早到晚都亮著昏黃的燈泡,兩側住家門戶相對,而且每戶只有十坪大小,一房一廳,客廳飯廰在我的記憶中就是同一個地方,臥室書房也沒有麼不同,靠窗放著書桌就是書房,後方就是全家人睡著的併起來的鐵架床。

甬道的一端是三條公共廚房(但每一家都有獨立的石製流理台、水槽和瓦斯台,主婦面對著炒菜鍋,一轉身身後就是放碗櫥的枱子,那個空間即使老公有意進去幫忙都會被趕出來的,最裡面一戶炒了菜端出來,每一家都知道她炒了什麼菜,她也知道每一家做了什麼料理)、公共廁所(男女各一邊,那是我小時候的惡夢)和公共浴室二大間(洗澡要先到廚房燒水,然後接滿一盆水全家洗),隔著一個小小的公共曬衣場,對面就是另一棟鐵皮房子,兩棟合計至少有四、五十戶人家。

這裡是所謂的眷村,一樣充滿大江南北的口音和味道,但似乎又和竹籬笆外的春天、孽子那筆下寫的眷村不太一樣,但一樣充滿了許多特別的記憶,也許,有一天我再慢慢從記憶中挖出來,寫下來。



2、汀州路的金石堂

唸高中我已經搬到台北縣了,但就讀台北市的學校,每天仍然要到「舊家」公館這邊轉公車,那時,捷運根本都沒聽過,坐車的公車站牌在靠近福和橋這一端,經過那一段短短、擠擠的,以小李豬血糕等小吃聞名的夜市小街,就是東南亞戲院和金石堂。

每天傍晚以及週六中午下班下課時間,那時的公車常常運氣不好要等很久,即使等到了,尖峰時間的人擠人讓大家都是一副臭臉,夏天還要加上一身臭汗,為了擠上車有時還要粗魯一點才成。嗯,不是說自己多淑女,純粹不想跟陌生人有近距離的接觸,所以,金石堂就是我的最佳避難地,躲過尖峰時間。

每天傍晚可以花二個小時,每個周末則可以耗四五個小時,有冷氣又可以看免錢的書,那三年我在金石堂可著實看了不少課外讀物、省了不少的錢,外加一雙「勇健」的腳力。

感謝它並沒有倒,現在依然屹立不搖。



3、東南亞夜市

說完了金石堂,當然不能不說說那段短短的小吃街,常常要穿越那裡走到東南亞和金石堂,說我沒有停下來吃東西,那就真是天大的謊言。

十幾年,這裡可以說是有改變,也可以說沒什麼改變。從羅斯福路這頭,十幾年來每天就是「最後一天四個十元的」麻糬小車;光賣大腸麵線及臭豆腐就人滿為患的小店,先後換了幾任老闆,越換越年輕,因為前任老闆賺夠退休了,換年輕人甚至大學生來繼續賺;中間段的蝦仁羹、魷魚羮冬粉及一包二十元的切好水果;到尾巴那裡炒麵、炒米粉、蚵仔煎、雞蛋煎及小李豬血糕。

這裡也是第一次讓我深刻體認到原來「城裡」和「市郊」的物價是不同的,當時這裡所有小吃硬是比中和全部貴五元。

十多年,這裡賣的東西有些一直在變,有些沒變。從愛玉冰換到珍珠奶茶、從剉冰店變成現代美式鬆餅、小李豬血糕現在都換兒子小小李出來賣了,不過我比較想念老小李親切的笑容和外省口音。



4、中秋節的台大校園

在升學壓力還不在我的認知中的小學時代,台大校園對我們最大的吸引力只在中秋節夜晚,聞名的椰林大道下,一塊塊的草地被每一家分割,舖上塑膠布,擺上月餅就是最佳的賞月地點。

那個時候的中秋節還不流行烤肉,大家還是很傳統地吃月餅、柚子配茶,不若日本賞櫻花時有人高唱卡拉OK的喧鬧,但記得鄰居一起談笑的聲響,還有長長的台大校園中到處都坐滿了人。印象中的中秋節,校園內亮得跟白天一樣似的,有沒有真的在賞月我是不記得了,我只記得小孩子搶著撿掉在地上乾掉的椰子葉,厚厚的葉柄是孩子拖著跑來跑去的轎子,磨擦地面沙沙的聲音忽遠忽近。



5、指南宮

聽說指南宮主祀的是呂洞賓,他因為自己情路不順記恨,所以情人們不能一起去拜指南宮,會分手。但這詛咒應該是不適用已經結成連理的家庭中。

小學時有好長一段時間,住在「健軍新村」的我們有三家鄰居,每到週日就會背起鍋子、碗筷和麵線、青菜,爬著九百多級階梯到指南宮,然後再往後山走,選定一處涼亭,到附近的水塔接水然後煮麵吃,午後聊一陣子後就打道回府。

懶得運動的小孩,每到週日早上都嘟著嘴早起揮汗爬山,還要背著一個大背包,我小學畢業時就有一六三高了,雖然女孩子也是要幫家長分擔背東西,所以週日上都挺不開心的,但等吃了東西後就什麼都忘了,而現在想起來,也是一段再也回不去的過去。



6、中正紀念堂、國家戲劇院及音樂廳

在大安森林公園還沒有影子之前,中正紀念堂的大魚池是假日全家最佳的踏青地點,又近、又輕鬆,餵魚看著那些鯉魚擠在一起搶食,有種變態殘忍的快感。還常常可以看到有新娘子在拍照,雖然常常覺得地方大到走得有點累,而且什麼大忠門、大孝門的,好容易迷路。

有了捷運之後,到中正紀念堂又更方便了,尤其是看戲聽音樂時,我在開演前二十分鐘出門,幾乎都準準地在開演前三分鐘衝入場,雖然趕路時有點累、有點小緊張,但那種時間掐得剛剛好的感覺,有時候是我看戲之外的另一項得意。



7、興南夜市

住了十多年的中和市,最早大家都會說「哇,你們敢住在那裡哦,到處都是流氓耶!」,有沒有流氓我是不知道啦,反正十多年都沒見過,我只知道,後來當我說我家離興南夜市走路只要三分鐘,大家又都羨慕得很了。

不過,好像越近的地方就越少去,我不喜歡人擠人,也沒有逛夜市買東西的習慣,聽到有人專門坐車到中秋逛夜市,我的驚奇不亞於他們聽到我竟然不知道夜市裡那攤鹹酥雞最好吃。

會認真逛興南夜市大概只在除夕,因為沒事做沒電視好看,只好擠著湊熱鬧,順便拗我媽買新衣服。



8、三介廟

一個小小的廟,有不有名不大清楚,最大的回憶在於工作需要交通因素,雖然有汽車駕車,但沒上過路更重要沒錢買車、沒地方停車,退而求其次改騎摩托車,但我那時連腳踏車都不會,於是朋友陪著我在那裡好幾個夜晚在昏黃的路燈下學騎摩托車。



9、烘爐地

台北縣中和著名的土地公廟,現在以環山路春天的櫻花及高大的土地公像而聞名,我家離烘爐地坐車還要十幾二十分鐘,但在我家樓頂,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到烘爐地的燈火,白天就可以看到土地公像。夜晚的燈景非常漂亮,尤其是夜深人靜沒有吵雜聲時,路上移動的車燈也少了一些,迷迷茫茫的,我覺得那時更漂亮。



10、夜晚的大安森林公園

我不大認識白天的大安森林公園,反而是晚上的大安森林公園我更喜歡。

我常常晚上十點過後騎著腳踏車到大安森林公園週邊繞圈圈運動,那時路上車少、走路等公車的人也少,騎車不用閃人。

晚上的大安森林公園很有意思,有很多人在運動,慢跑、騎車、快走,也有人溜狗、散步,人行道邊的坐椅上有情人相擁,也有朋友談天,還有一組練非洲鼓的團體,幾乎每天都在涼亭裡練習,咚咚的鼓聲常吸引我停下來欣賞。

公園內也有很多人,有時我會把車騎進去,看看裡面各式各樣的人在做著些什麼事,只不過,我一直搞不清楚大安森林公園到底能不能騎腳踏車,外面的牌子上是有禁止騎車入內的標示,但好多人都在裡面,晚上還比白天更多,大家都騎得理直氣壯,行人也視若無睹。

哦!還常碰到有人在拍戲哦,一堆人架著一堆燈,運動的人面無表情地經過繼續運動,拍戲的不斷調整燈光一在重覆相同的動作,很少有人會停下來的圍觀,大家各做各的,思空見慣。

而我最喜歡邊騎邊東張西望,有時看著街景,有時抬頭看看飄動的樹葉,有時低頭欣賞搖動的樹影和自己騎車的身影,看著輪子轉動,常常幻想自己正在拍電影,上演著有趣的故事。



Technorati Tags:












kan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名字寫得很美吧!那是故意取的,過年嘛,總要儘量想點有點”力量”的標題,只不過實在書唸得有點少,只想到這樣有點「聳擱有力」的標題。



昨晚除夕守歲,我拖著「有點上了年紀」的生理時鐘,硬ㄍㄧㄥ著不睡,努力用看電視來振奮自己,半躺在沙發上,頭向後一仰,發現買來的桃花正盛開著,偶而還會飄下一小瓣粉紅,亂有詩意一把的,忍不住拍下來,但可能光線不夠吧,銳利度有點差,也許您在畫面上不覺得,但是,請相信我,真的很漂亮,機械的光學即使不能有效列印出當時的美麗的,但已印在我記憶的底片中了。



這束花就擱在書架旁的小茶几上,花香映書香,不錯吧!





各位朋友,新年快樂哦!
















-----

kan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看過一篇網路短文,內容是有關為什麼自己種的豆芽是細細長長的,而買的豆芽都長的粗粗壯壯的。結果答案是,自己種豆芽時,讓芽兒自由生長,所以一下就會抽的長長的,但也長的細細的,而外面買的豆芽會在豆子上壓一塊石頭,發芽時豆苗發現有了壓力,就會通力合作使出全部力氣生長,所以就都長的粗粗壯壯的了。



嗯,這是壓力使人成長的寓言故事,不過,大自然中這種例子還真不少。這幾天到舊家去整理,就發現了二個類似的例子,姑且名之逆境中的生長。



第一棵長在陽台女兒牆的壁角上,大約猜是蕨類,就長在女兒牆及牆壁間的轉角處,堂而皇之地茂盛著,爸爸說他曾經拔掉過一次,但沒有多久又長出來了,而且,那個位置真的沒有土,要說有什麼,頂多就是灰塵、水和陽光吧。勉強算來生長三要素是具備了就是。





另一株長的地點更坎坷。為了清掃方便,爸爸在種孤挺花的盆子下墊了二塊磚頭,而為了怕磚頭風化的紅灰弄髒了白色的地磚,曾經,磚塊外有包著一層塑膠袋。





今天,當我發現時,在磚塊和地磚之間,透過碎掉的塑膠袋,長著一株葉子三裂、己有三十多公分高的植物。磚塊和地磚之間也是沒有土,而且我仔細看過了,真的就從磚塊和地磚間長出來的,看不到根系,但莖還顯得相當有力且粗壯。





也許是爸爸很久沒有整理,讓塑膠袋中有了積存的風化土,亦或者正如爸說的,他是因為發現有東西長出來之後,為了看看長的是什麼植物,所以就放著不動。不論何者為因、何者為果,這株神奇的植物確實存在著。



頗好奇,是否有能人可告知這是什麼植物?





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人生體會啦,純粹覺得自然真奇妙,植物的生命力真是旺盛啊。












kan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圖:剛蒸好還太軟的鹹年糕,先用湯匙挖來吃,有點像碗粿



一年「終於」又過(農曆)年,辛苦工作了一年,好不容易盼到了八天年節假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嗯,這話有點不負責任,因為其實過年是很忙的,從除舊佈新大掃除開始,至少要忙個一至二個星期才能好好過個年。不過,給父母養就是有這個好處,我除了幫忙打掃之外,大部分的準備我親愛的媽咪都做好了,我頂多幫忙洗洗碗盤、遞遞筷子湯匙,在我媽忙著其他東西時幫著翻動火上的食物,能做的實在很有限。加此,也沒有小輩要發紅包,現在過個年對我來說,還是有一些吸引力的。



比起小時候,興致是小多了,年紀越大就越懶得過年,但又不敢太隨便,什麼都不準備,畢竟這是一年之中的大事之一。在我們家,過年有幾道必備的料理,準備齊了,感覺上就可以過年了,其他都只是搭配性的而已。



第一道就是鹹年糕,像今天,除夕前二天,我媽就開始炊年糕了。我家的鹹年糕有點類似市面上的蘿蔔糕,但是不加蘿蔔乾。主要的味道就是油蔥、絞肉及蝦米炒得鹹鹹香香得拌進米漿內蒸出來的年糕。



從我有記憶開始,我家的年糕從來都不是用買的,而我家人的口味(尤其是我吧)也養習慣了,幾項過節食品,例如鹹年糕、紅豆年糕、粽子(肉粽及甜豆沙粽)、鹹肉湯圓等,從小就是過節時,我媽就會自己做自己包,從來不會想要到外面買來吃。平常不過節,完全不想吃,經過深坑、石門時,僅管朋友如何說著小林肉粽多好吃或石門粽子多美味,我都不為所動,完全沒有想要主動拿來吃的欲望。過節時,除了我媽做的,外面買的都不好吃,都覺得味道不對,但我媽做的,怎麼吃都吃不膩,呵,對於某些口味,我是很死忠的。



看著我媽蒸年糕實在是件溫暖的事。啊,這又突顯了我的懶惰和不孝,完全手不沾水在旁邊看著,當然溫暖了啊。離題了,我的意思是說,從看著炒料、拌著半熟米漿到看著數個小時蒸籠呼呼上升的白色的蒸氣,以及鍋子裡答答的鐵湯匙敲擊鍋鼎的聲音,那真的是一種安心、溫暖、安定和期待的喜悅。



下午就先把在來米洗好浸水,到了晚上就開始一氣呵成地製作。這個「一氣呵成」指的是我媽俐落的動作,不計算蒸的時間,這個一氣呵成也要至少花上一個小時左右。



先將泡了半天的在來米磨成粗細適度的米漿,用手指輕捻,有一些細細的砂末感就夠了。(幾年之前,我家還有超重的電動石磨機,每次過年前,鄰居還要來預約排隊使用電動磨米機,後來送給鄰居了,現在改用『貴夫人』)平常飯鍋七分滿的米可以磨成約半個大鐵鍋的米漿(有點像水桶的那種鐵鍋)。



再來,將絞肉、蝦米及油蔥,加點鹽、醬油炒香成一大碗的料,先盛起放在一邊。炒過料的炒菜鍋不必洗,直接加入半鍋水煮開。



接下來這一步驟就很神奇了。聽說要這樣做,年糕才能蒸得熟。



舀數大碗生米漿放進剛才煮開水的炒菜鍋中邊攪動邊煮(開水中可以先加點鹽,味道才夠),會成為有點類似漿糊但又沒有那麼濃稠的糊,再將煮過的糊全部倒回生米漿的鍋中拌勻,這個過程中,煮好的米糊倒回生料中會結塊,就要用二個扁的勺子,我媽是用炒菜剷及飯勺,把結塊的米糊壓散開來了,這樣原有稀稀的米漿就都會變成有一點點稠稠的米糊。



這個過程很累,要有好吃的年糕,就要儘量在這個步驟把所有結塊的米糊攪均勻,至少耗時三十分鐘,彎著腰不停地重覆動作。至於要舀多少米漿煮成熟米糊再倒回生料之中,這個濃稠度控制就要經驗了,我也不會說,總之,不會濃到讓米糊堆疊起來,但也不是稀稀地像流動的水。



然後,燒上一鍋開水,鍋底放個鐵湯匙,鍋上架上蒸籠,蒸籠四角立著根中空的鐵柱好讓蒸氣透過,舖上洗乾淨濕濕的紗布,紗布上再舖一張糯米紙,再將辛苦做好的米糊拌勻炒好的鹹料,倒進蒸籠裡蒸熟。





圖:準備中的蒸籠


我能幹的媽咪說,一般蒸一個半小時左右就會熟了,但我家的年糕是至少蒸二個多小時,蒸到整個年糕「膨」起來。這期間要隨時注意水不要乾了,這時,之前放的鐵湯匙就發生功效了。在蒸的過程中,由於鍋中的水是滾的,所以鐵湯匙會一直跳動,發出輕微「答答答答」的聲響,要是聽不到聲音,表示水不夠了,就要再從蒸籠與鍋的間隙中再倒水進去,一直蒸到完成為止。



剛蒸好的鹹年糕,比較黏,無法切,嘴讒的我們會迫不及待地用湯匙挖一點起來,淋點醬油就可以吃了,綿綿軟軟,完全不用牙齒嚼,只要用口腔和舌頭壓一壓就化了。



等到涼透了,這時也不會黏刀子了,就可以切成平平整整的塊狀,放進冰箱內冷藏,再吃時切成約一公分厚的小方塊用小火煎,煎得外皮有點焦香薄脆,拌上醬油吃,那是我家初一固定的早餐,年節期間,隨時餓了,就可以煎一點當點心吃。外脆內軟,淡淡的鹹香味,百吃不膩。














-----

kan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抽菸的人~由於抽菸會消耗體內大量的維他命 C,所以有必要經常補充。



工作量大及運動多的人~這類的人需要特別補充維他命 B群,因為維他命B群是讓脂肪轉化成熱能的重要物質。



經常熬夜的夜貓族~熬夜時腎上腺素的分泌會增加,而腎上腺素的合成也需要維他命C ,所以要適量補充維他命C。



電腦族或事務員~看電腦螢幕的時間長,工作耗眼力及精神壓力與肉體勞動的疲勞有所不同,必須適量補充維他命A 。



孕婦及哺乳中的媽媽~懷孕時由於母體與胎兒組織快速生長,葉酸轉換增加並且缺乏維他命B6,應該每日補充。不過,維他命D 的量就不需要增加了,因為額外攝食會使嬰兒的血鈣過多。



吃素的人~長期吃素的人由於不吃動物類食品,容易缺乏維他命D 、維他命B12。



老年人~老年人腸胃的吸收不比年輕人好,加上許多營養素容易流失,又有偏食的習慣,因此有必要每天補充一顆綜合維他命。



兒童及發育中的青少年~由於成長發育期需要的營養素比任何時期多,而維他命D對於骨骼的發育及成長有很大的關係,所以需要多補充。



經常做激烈運動~維他命E、B 群對你而言猶如卡通影片中大力水手要吃的菠菜。能使你動作機敏、爆發力強、精力十足。



正在減肥的人~運動20分鐘過後,脂肪會被利用作為能量,而幫助脂肪代謝的便是維他命B2。



經常口腔發炎~嘴唇和口中黏膜的發炎可以藉由補充有「抗口腔炎維他命」別稱的維他命B2。



容易抽筋或肌肉痙攣~身體所吸收的鎂當中有40%被利用於保持肌肉或心臟的正常收縮,運動員每天必須攝取300mg。



容易神經緊張~對抗壓力的臨戰態勢之前,一定要補充維他命C以及維他命B群,以及鈣、鎂。



外務推銷員~奔波於炎熱的大太陽下,水溶性維他命C會隨著汗液從體內大量的流失,維他命B1能促進分解肌肉中所積存的乳酸等疲勞物質的機能。



肩膀酸痛~維他命E和鈣質是救星。



面皰、小膿皰~要補充維他命B2、維他命B6。



醒酒~維他命B1將是你最好的幫手。














-----

kan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數年之前,當許多小朋友或學生看著達文西及米開朗基羅背著殼、戴著頭巾在下水道裡維持正義時,大概沒有想到,那麼快台北人也在地底下過著類似不知日出日落刮風下雨的生活。



捷運真的是很便利,以前從來沒有想到,去到台北火車站、到板橋、甚至到淡水吃小吃是這麼接近、這麼快速的一件事,連到國家戲劇院幾乎都可以抓準準地在開演前三分鐘進場,也少有塞車、誤點的情事發生。



趕著上班上學赴約會的人們,在各月台之間穿梭,唯一知道的時間是車子幾分鐘後進站,但外面的世界是冷是熱、刮著風或下著雨的感受度卻遲鈍到只知道從家裡到進站前及出站後至目的地的溫度。



進了車站仿佛到了另一個世界,平均的光度、花花綠綠的燈箱廣告,仿佛怕資訊還接受地不夠似的,亦或者怕等那三五分鐘的車也會無聊,現在還有電視一直播放著影音具足的廣告,於是,人們的視線不再看著活生生的人,而盯著那小方框框,或者隨著跑馬燈數著幾秒鐘後電車即將進站。







捷運也是一個廣告大量充塞的地方,每一個視線可及的地方都有廣告,車道牆面、從屋頂垂下的簾幕、樓梯間、走道間、欄杆上,甚至車箱外殼也隨著上映的電影或大型活動而變幻著,最近看到的是一家銀行的廣告,花團錦簇補償著人們的眼睛、代替自然界真正的花草。



而車廂內,晃動的時光隨著車速飛逝,帶領人們趕赴著一個又一個的地點,心靈真正的目的地則還在追尋中。
















-----

kan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搬到台北的公寓後,我以為我有綠拇指的幻想正式破滅。



之前住的台北縣老公寓,雖然沒有電梯,屋頂和窗縫會漏水漏雨,牆壁會掉下片片白色雪花,但是有一方頂樓小花園,常年綠意盎然,隨便別人給個什麼苗或是花市買的布拉花,都給它快快樂樂,順利長大。



也從沒什麼病蟲害,偶而會有很大隻表皮綠色沒有毛的軟軟毛毛蟲,但用筷子夾掉就沒事了,沒夾掉的還會引起幾隻小鳥做客;最常見的就是土裡的螞蟻了。



但到台北後,一切都不一樣了。



因為空間太小,只有陽台,所以原有的花草都沒搬過來,去買一些小盆栽想要增添點生意,但是,綠姆指變成植物殺手,種什麼死什麼,沒死的也看起來奄奄一息,真是令人好不傷心。



最重要的,也許缺乏了天然生態系的平衡,我終於認識什麼是病蟲害。



最令我傷腦筋的是綿介殼蟲,它第一次出現時是長在我從舊家帶過來的蘿勒及迷迭香上,很也就漫延到長青藤上。



一開始,我完全不認識它,只是在枝椏間、枝條和葉子間看到一顆顆小的像米粒一樣的棉泡泡球,我初時不以為意,想說土壤植物間有些小蟲是自然之理,但我忘了,這是家裡室內的陽台,沒有天敵沒有生態平衡,它就這樣一棵棵吃掉了我的蘿勒、迷迭香和長青藤。



好,也許草本它愛,它不走,我換植物,我再買了一棵香水檸檬,木科,總該安全些了吧。不,我錯了,我花了三百五十元買的香水檸檬一樣逃不過它的魔爪,那表面像棉花球一樣無害的惡魔再度來襲。



這次我勢死(誰死?)保衛我的香水檸檬。每天早上上班前的工作,就是拿著衛生紙站在盆栽前,一隻一隻、一球一球的捏死它,捏死生物的罪惡感很快就消失了,因為它沒有感覺,就像捏一團棉絮,而且小到連彈性都沒有。



但是它有顏色。



是的,一捏,衛生紙上就一小團紫色,貨真價實的深紫色,一捏一紫,衛生紙摺起一角再捏再一紫,沒多久就把一小團仿佛塗了紫藥水、傷痕累累的衛生紙丟進垃圾筒裡心滿意足地去上班,然後,休息個兩天左右,那些惡魔又出現了,就再繼續我的奮戰,好有一比「手指捏不盡,春風吹又生」,連現在冬天了,我和它的戰鬥依然沒有止息。它的傷亡不少,我的損失還是不輕,仍然有枯葉悽慘的墮落下來,數枝條光秃秃好不悲慘。



哼,好在它不是藍色,不然我還要煩惱到那裡找衛思理來幫我處理(我想倪匡先生不會允許他的衛先生改行當植物病蟲害專家吧!)。



棉介殼蟲,誰有良方提供給我啊?












kan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