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農曆十二月十六日,一大早我就聽到有零星放鞭炮的聲音,是有在猜應該是有拜拜,但不知道為了什麼。答案中午揭曉了,梁姐說,當天要「敬樑」,她們家為了拜拜,做了傳統上冬天尤其是小除夕當天要吃的「菜頭圓」,唔哇,好吃啊,清甜爽口,形狀約像肉圓大小,但皮不像台灣的肉圓皮那麼有韌度,但仍然帶有口感;透明的皮雖然看得出原料有地瓜粉,但也不像勾芡那般軟而無勁,搭配排骨湯,嘖嘖,這一味真讓我驚豔。

kan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0.1.14

小嵬子很認真地吃地瓜,手腳並用勒。

 

kan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冬天是芋頭的產季,既然來到金門過健康、有機的生活,當然要多吃當季當地的食物啊。而金門的芋頭很鬆、很香,當零食、當正餐都很好吃。

只要有心,就沒在怕的啦。我這個從台北來的、原本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姑娘,為了餵飽自己,廚房內的活兒總要花點心思。再好的食材,總要不時變化點花樣,才能算不虧待自己啊。

所以囉,來說說我怎麼吃芋頭。

先說當零食吃。簡單地說就二個字:烤、炸。

烤,要用小芋頭,連皮直接放進烤土司的小烤箱內烤,吃的時候直接用手就可以把變成脆脆的皮剥掉,品嚐鬆、香的芋頭原味,這個方法簡單方便、百發百中。

炸芋頭,要趁熱吃,表皮酥脆,內在鬆軟,有點像炸薯條的口感,可以加椒鹽、梅子粉,當然也可以吃原味。做法也很簡單,芋頭切滾刀塊,放進熱油中炸至表皮變金黃色就好囉。

這個方法是山后邀月精品民宿的張姐教我的,一吃就上癮,一次可以炸很多,吃不完的就冰起來,煮料理時可以隨時拿來用。

而我個人最喜歡的芋頭料理,就是芋頭稀飯了。


先煮一鍋稀飯,在煮的同時就來備料吧。爆香紅蔥、蝦米,然後炒肉絲,加點鹽調味,如果喜歡「澎湃」一點,加點高麗菜絲、香菇絲也都可以。

稀飯快好前,加入事先炸好的芋頭塊。其實不炸也可以的,重點是若煮太久怕芋頭會散成糊狀,若有先炸過,表皮會有點脆脆的,也比較不會讓整鍋稀飯變得稠稠的;但如果控制好放芋頭的時間,其實也還好啦,像我家,因為不喜歡炸東西(會剩一堆回鍋油,難處理),都是直接放切塊的芋頭,一樣好吃。

等芋頭熟了,就好剛炒好的料加入稀飯中,攪拌均勻就好囉。

我的經驗是,芋頭稀飯放久了會把水吸乾,所以,煮時要多放點水。

最近的新菜色,是師法小金門名菜「芋戀肉」,加入冬季鮮甜的白菜~白菜豬肉燒芋頭。


芋頭切成適口的滾刀塊,可以先炸過或烤過;白菜洗淨切成相同大小的片狀;講究的,豬肉切成跟芋頭塊相同大小,隨便的,像我,肉絲或肉片也都OK。

起熱油鍋將豬肉及白菜炒到半熟,加點醬油水約淹過材料,放入芋頭,一同燒到湯汁略收乾就可以了。

這道菜材料和調味都非常簡單,但卻有好滋味。冬天的白菜非常鮮甜,雖然只有簡單的醬油水做調味,但煮好時,白菜的甜溶入湯汁裡,還帶點豬肉的油脂香,鹹鹹甜甜的醬汁拿來拌飯,超下飯的。

芋頭的外層被醬汁浸軟,軟綿夾帶有肉味的鹹香;內層則仍保有芋頭的鬆香原味,咀嚼起來很有層次,真的很好吃哦。

不過,顏色不太美,下次放同樣是冬天食材~蔥~一起燒,軟軟的蔥應該會很好吃。

kan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冬至,在曆法上,指白畫最短的一天,這一天對北半球而言,太陽漸漸往北移動囉,白天會越來越長。以往,這不過就是一個節氣,在台北時,白天仍然要上班,媽媽早上會拜個神明,但通常我看不到。(廢話,因為我在上班啊。)重頭戲是晚上,回到家有熱呼呼、以油蔥和茼萵做湯料、包肉餡的鹹湯圓吃,軟軟黏黏的大湯圓,鮮甜的茼萵,整個忘了冬天的低溫度。

在金門度過的第一個冬至,初初見識到金門的尊重傳統。一大早七點多吧,就已經可以聽到拜完神明後放鞭炮的聲音。

冬至要拜拜,蓋無疑義。但是,金門人要拜兩輪。先向神明拜甜湯圓,再向祖先拜飯菜糕點。拜兩輪,但不是兩次,每一輪要先到公媽廳來拜,拜完後再回到自家的神案前拜,除了自家的牌位,有時宗親托管的啦還是其它房之類的,往往要拜到三、四家,然後快中午時,第二輪拜祖先時,再來一次。

在此同時,宗祠也有拜拜,每年由輪到的一戶準備祭品拜拜,然後「辦桌」,稱做「呷頭」。每一家只有成年男子才可以到宗祠「呷頭」,女人小娃兒就在自己家消化那一堆為了拜拜所準備的料理。


後面的伯母平常初一、十五到民宿來拜拜時都很客氣,會等到我開門,確定我沒事才進來拜。不過,冬至這天真的太忙太重要,她前一天就先確認我在家,冬至當天不到八點,她就直接來敲門了。先向神明拜甜湯圓。







冬至這天真的忙得很熱鬧,每一家都會挽著像下圖那樣的竹編籃子,到處走來走去。以我民宿後面的伯母來說,包括她自己家和我的民宿,她們要拜四處地方,也就是甜湯圓啦、菜啦都要準備四份,而這些都要在上午之內,在宗祠「呷頭」前要做完,所以,全家總動員,兒子媳婦分工合作。想想,搬貢桌、擺碗筷、擺祭品、燒香拜拜、燒金紙、收拾,這些動作要重覆做到八次,想得我都累了。




左圖:這是在我民宿內拜祖先的飯菜和糕點。冬至是金門四大重要傳統拜拜的大日子,當然要拜得很豐盛。但這些料理要準備四份耶,伯母家也才四個大人,這些東西怎麼吃啊?伯母的兒子說,有些料理,像春捲(金門人稱「擦餅」),會打包宅配到台北分給沒有回來的親人吃。這對我來說真是太稀奇了,宅配拜拜料理耶。


這是在公媽廳(現在是海珠堂)拜拜的景象。這裡是好幾家人的集合,每家準備的東西都不太一樣,有魚、有肉、有菜、有糕點水果、也有麵包,不知道他們有沒有事先商量過,竟然鮮有重覆,想必祖先們也會很高興吧,豐盛的一餐。



我想特別介紹這種糕點。它像白色的發粿,金門人稱做「膨粿」。有大有小,小的就像我在台北看過的黃色發粿;約一個飯碗大小,中型的有碗公大小;聽說有時候大型祭典時,還有會像蒸籠一樣大的。除了麵粉、糖,金門人的「膨粿」中還加了地瓜,這可是正統金門風味呢。

快午時了(近十一點了),宗祠的鐘聲響起,各家的成年男子開始往宗祠聚集,準備拜拜,也準備「呷頭」。宗祠拜拜的貢品有特別裝飾過哦。「呷頭」就是宗親之間的聚餐,聯絡彼此的感情。



我愛吃甜,當然要特別介紹一下甜湯圓。除了常見紅、白兩色的湯圓(左),比較注重養身的,像梁媽媽,不想使用紅色的食用色素,那就加地瓜吧,做成帶點黃色的湯圓,加上補血的紅棗,同樣吉利喜氣(中);湶民水果餐的老板娘也發揮創意,用火龍果的天然顏色來替糯米增豔(右),生湯圓時是明豔的紫色,煮好後變成紫紅色,還有火龍果的黑籽籽哦。看了這麼多種湯圓,是不是都想吃吃看啊。

同場加映:
湶民水果餐家的小女兒,才國小就有了乃母之風,晚上聯誼她為我們這些大人們做了手工餅乾,從材料準備、揉麵團、成型到進烤箱,全部一人負責搞定,餅乾花樣繁多,這片幸運草可是她優待給我的哦,感謝啦。


冬至整天吃吃喝喝的下場,就是第二天「顳顎關節炎」,嘴巴張不開,也不能咬東西,這算不算樂極生悲啊。

kan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個人要煮飯很麻煩,只有一個菜式感覺很單調,若做二、三樣又怕吃不完,每樣份量都少少的,卻要花時間去做,所以啊,最常吃的是麵。不論乾麵、湯麵,半小時內,準備材料到吃完,一次OK。

但吃久了總會膩,加上看著鄰居送的青江菜和菠菜都冰了好多天,都快要變黃縮水了還沒吃完,乾脆混在一起煮成菜飯。


右圖:第一天晚上煮得像較乾的稀飯的菜飯。

kan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拍的,西山前的油菜花原野。

試著連拍數張接在一起,但我不太會使用繪圖軟體,無法將顏色調整地更細膩,所以有很明顯的突兀感。

但這壯觀景像是真實的哦,可惜我無法更精準地呈現現場的樣貌。真正站在現場看,更漂亮。

多看幾張照片吧
整條路都是黃澄澄的哦。






除了黃澄澄的油菜花,還有彩色的波斯菊花海。
單一的花海是美,油菜花和波斯菊混合在一起,另一種美。

百日草。看到漂亮的景觀,心情好極了。

kan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穿透春天的薄霧,在綠色枝條間閃耀的是紫紅寶石桑椹,而夏天蒸騰的空氣中瀰漫著的,是濃郁甜甜的芭樂香。

鄰居大哥說,農曆七月至八月,金門的紅心芭樂盛產,正是曬芭樂乾的時間,他每年這段時間每天去採芭樂、切芭樂、曬芭樂,一個多月的數量接近千斤。曬好的芭樂乾,一斤可以賣到二百元,煮茶或泡來喝,聽說茶湯顏色像酸梅湯一樣帶紅色,滋味也是酸酸甜甜的。號稱可以降膽固醇、治糖尿病。(民間說法,本人不負責療效。)



這種個頭小小的紅心芭樂,大哥說是金門的土生芭樂,在他小時候,金門的路邊就都是這種紅心芭樂。綠色的外皮,生吃帶點微微的澀味,但果心挺甜的;正在曝曬中的芭樂,陽光濃縮了香甜滋味,只是經過旁邊,就可以聞到濃郁的芭樂香。

春天的桑椹季,全家大小出動邊摘邊吃,多了煮成桑椹汁及果醬;而曬芭樂乾要一一切薄片、每幾小時均勻翻面以期曬透、每批要曬個七八天才夠乾,太辛苦了,所以,只有要做生意的人才會願意如此功夫吧。

kan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金門的夏天可以在海灘潮間帶上挖沙蛤,看看牠們花色斑斕的外殼,就知道為什麼又被稱做花蛤了。








初次挖沙蛤,容易因為興奮,不論挖到的是大是小都忍不住留下來,但為了不殘害「民族幼苗」,將大顆的留下祭五臟廟外,小顆的就決定放牠們一條生路囉。看看影片,鑽地技巧高超,就知道為什麼叫沙蛤囉。
在民宿附近的東割灣,來住宿的房客抓到一隻沙蟹,雖然秋天正是吃蟹好季節,但這隻看來不大隻,而且重點是,我不確定能不能吃,所以,驚嚇了牠一陣子後,還是放生了,也看到可愛的鑽地動作。

金門的海邊有岩岸、有沙岸,各有不同的樂趣呢。

kan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年頭,還是要有媒體的宣傳生意才比較好做的。深受年輕人喜愛且當成旅遊指標的電視節目「食尚玩家」介紹了這家位於山外的老爹牛肉麵,身為肩負旅遊諮詢腳色的民宿主人,當然要找機會去吃一吃。



這家位於太湖路的牛肉麵店店面算乾淨,用的麵是日本拉麵,私心來講我還是喜歡「喜相逢」的刀削麵,但這是我個人偏好啦,據民宿客人品嚐之後結論,他們的拉麵煮得口感相當不錯,其實挺有勁道的。

牛肉麵最重要的還是牛肉和湯頭,相較之後,我是覺得「老爹」的湯頭比「喜相逢」好,肉質也更軟嫩,更符合我的喜好。啊~~如果能以「老爹」的牛肉湯搭配刀削麵,我一定會大大捧場的。


牛肉麵不只可以吃湯的,也可以吃乾的,牛肉乾麵另外還附一碗湯,但就是原本的牛肉麵把湯另外放而已,若把整碗湯倒回去,就變成原本的牛肉麵囉。不過這種吃法可以個別品嚐麵、牛肉和湯的滋味,若食量小的朋友,還可以把湯分給別的朋友喝,另外點些蔥油餅或水餃,就可以又省錢又吃得很豐盛了;或者,可以配別的湯,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試試。

「老爹牛肉麵」的蔥油餅也挺有名氣的,餅皮酥脆不乾硬,裡層有濕潤度有層次,有足夠的蔥花香氣,值得嘗試;他的小菜也不錯,品項在金門的小吃店中算多樣了,我會推薦朋友試試泡菜,微酸微辣的泡菜外表像韓式泡菜卻帶點台式泡菜的甜味。

kan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的金門美食中竟然有牛肉麵及牛肉乾,其實是很神奇的事,早年的金門人就跟台灣農村一樣,是不吃牛肉的,老一輩的感念牛的辛勞工作,年輕人則通常是因為算命而忌吃牛。

這種變化也許還是跟金門的特殊戰地政務背景有關吧。十萬大軍中一定有不少外省北方人,而為了外省兵而變成金門特產的高梁酒之後,大量的酒糟被用來飼養牲畜,讓牛肉的肉質吃起來特別鮮甜細嫩,大概就是因為這樣,所以牛肉才變成金門的特色美食吧。(題外話:金門的白毛豬也是吃酒糟,真的比台灣的白毛豬好吃。在台灣只買黑毛豬的我媽,以資深主婦身分背書。)

這家位於東半島山外的「喜相逢」,是三四十年的老店了,現場演出的刀削麵口感勁度自然不在話下,他們的牛肉麵真的不錯吃。湯頭非常清澈,剛上桌時我還一度錯覺是醬油湯,但一嚐之外,是道道地地的牛肉湯,滋味意外清甜。(對味精過敏的二妹,以親身嚐試,確認應該沒有加味精。)

kan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